欢迎使用Chilly主题

Sea summo mazim ex, ea errem eleifend definitionem vim. Ut nec hinc dolor possim mei ludus efficiendi ei sea summo mazim ex.

天上的星星用他的名字命名 他却说:这个无所谓

天上的星星用他的名字命名 他却说:这个无所谓

潘君骅,我国著名光学专家,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,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,现任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。

据了解,发现这颗“潘君骅星”的近地天体望远镜,正是在潘君骅院士的大力技术支持下才得以完成的。

潘君骅,193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。求学期间,为了躲避战火,潘君骅曾先后辗转上海、安吉、莫干山、孝丰等地,为了生计,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开荒种地、劈竹点灯的经历。

“一份耕耘,一分收获。”讲座现场,潘君骅以此勉励台下的师生。也正是因此,1952年潘君骅顺利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。1956年,潘君骅赴前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普尔科沃天文台攻读研究生,师从著名的光学大师马克苏托夫通讯院士,学习天文光学。

四年后,潘君骅完成了以《望远镜的副镜及其面形检验的光学方案》为题的毕业论文,并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认可:“指导潘君骅这样的学生,让我感到愉悦和满足。”

学成后的潘君骅,长期致力于非球面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,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大望远镜二次凸面副镜新的检验方法,被前苏联光学界称为潘氏法,并应用于前苏联6米天文望远镜和我国60厘米天文望远镜及2.16米天文望远镜的副镜检验。

这台2.16米的望远镜,当时是全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天文望远镜,并在1997年荣获了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,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而且,这台望远镜至今仍然“天天都对准着浩瀚星空”。

1989年2.16米望远镜运送到北京天文台兴隆站后潘君骅(中排右一)与研究人员在圆顶室内合影

在工作中,潘君骅特别注意学以致用。被称为“中国光学之父”的王大珩曾说,潘君骅是最具有工程概念的光学专家。工程概念,就是说他设计的东西,不仅考虑到怎样设计,而且也考虑到根据当时加工制造水平能否做出来、能否实现。

从青春热血的研究生,到如今两鬓斑白的前辈长者,潘君骅院士把 60多年的光阴全部奉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光学事业。在他身上,老一辈科学家潜心治学、淡薄名利的品德特征十分明显。

活动现场,苏大学生提问,这次小行星命名对您意味着什么?更多是责任还是荣誉呢?潘君骅直言,“这个无所谓,给就给了”。潘院士的耿直和淡泊名利,顿时引发全场掌声一片。

除了潜心治学,工作之外的潘君骅,业余生活也是多姿多彩。除了爱好音乐、美术等,潘君骅更喜爱中国的古诗词。

古诗词也间接把潘君骅带入了天文世界。“我为什么对天文感兴趣呢?在高中的时候,在家里晚上乘凉时,看到满天星斗,看的清清楚楚。躺在木板上乘凉的时候,我就想到这两首诗,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。可是除了牵牛织女星,其他我一概不认识。”

“天地者,万物之逆旅;光阴者,百代之过客。天地是什么,空间;光阴是什么,时间。”自嘲已经走到旅途尽头的潘君骅寄语青少年,时光短暂,任何时候不要自满,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,更不要攀比钱财享受,要时刻记得以个人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。

发表评论